2022年8月31日星期三

大跌后的如何把握机会

今天大跌

转债市场跌得最猛,450只债,约有50只上涨,其它全跌,且上涨的债中,涨幅超1%的,约5只,其它都是微红,转债指数 跌2%

这样不会跌太久了,部分债显然已经到底部了,如很多正股表现不错的债到了115下方

一轮下跌后,需要调仓:

主要是把那些溢价率变得很高的,换成正股,或是换成其它债。

低位网格买进的一些股、债,要适度根据行情变化,调整区间涨幅。底部筹码可以适度看高一些。

2022年8月29日星期一

可转债与正股之间的选择

观点:

一、对于低溢价率的转债。买转债比买正股要好。原因就是:1、交易费用低。2、转债在正股上涨时与其同步,在正股下跌时会跌幅会少于正股,且中长期有底。

二、对于高溢价率的转债。要区别对待:

       高溢价率(30以上)+高价的(130以上)属于典型的泡沫,不存在买入的理由.

       高溢价率(50以上)+低价的(110以下的)属于防守现金品种,不可以此做持仓盈利了,仅做为现金管理。

       高溢价率(30-50)+中位价(110-130)可以做为主要持仓品种。

      中溢价率(10-20)+稍高位(130-150)之间的,可以做为强势市场时进攻性品种。

2022年8月26日星期五

渣男-耐普矿机

前几日,拿了小许耐普债,理由是:双小盘+较低溢价+较低价格,这类型的债,比较活跃。前面一个月,区间小网格了几次。今天大跌4%,也差不多就是整体亏损幅度。

正股今天跌了12%

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公司发了一个激励方案:以5元/股的价格进行激励(现价40元/股),且激励的考核目标仅仅是非常小的营业收入,完成起来几乎没有任何难度,简直相当于白送!

…………………

这就是抢钱,这就是以前说过的那种:不老实的上市公司,以割韭菜为赚钱方法的上市公司。好的上市公司,应该是向市场要钱,但差的公司,是向股民要钱!这类公司,别说不赚钱,即便赚钱了,也会输送走。所以,必须远离。

好公司+好价格+好赛道。 好公司是第一位置!

所以,这就是渣公司。

2022年8月25日星期四

昨日大跌

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下跌幅度创下近期最大。其中创板下跌3%,深指跌2%,转债同权跌2.5%

近期,大盘震荡,但手中的品种(绝大多数是可转债)表现还可以,很多都在脉冲上涨,几只品种在这过程中,也不断逢高减仓,以致于空了较大仓位出来。其中,美力、君禾、起帆、迪龙等品种,几乎已经被卖光。

由于空仓太多,按高卖低买的原则,手上品种很少有下跌的,所以,造成有较大闲置资金。围绕转债,开启了部分配债品种。上周刚建仓了5只左右,昨天均被打击(除了一只养鸡的股之外),这5只,平均跌幅约在4%左右。这波动明显大于转债。好在比较分散。持仓量也不大。

关于交易:

明天趁下跌,补齐了这些配债标的数量,少部分还超配了一些。对于这些配债的股票,一定要严格执行以下标准:

跌10%,补一半(指的是标配数量的一半)。既不可重仓,也不可随性加仓。因为初心就是为了配债!超配的部分,有利润就卖掉超配的(2%的利润就可以)。

继续将精力放在转债。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要尽量压缩转债数量。数量最大不超过10只。(万元以下的,不计入这个数量,比如像st科华这样的拿来做为准现金的品种)

马上要开盘了,今天先写到这里。现在去报条件单,把昨天买进的且超配的配债标的,设个回落卖出条件单。

2022年8月15日星期一

请不要杞人忧天的东亚药业

看了一下,公告说有计划发可转债,但看了业绩,好像不太符合标准,或者说有点牵强。主要是业绩指标roe不太达标,这样的条件去申请 ,有不通过的可能。

1.png

2022年8月3日星期三

民众中的台海关系

昨天,美众议院长佩罗西访问台。中国表示:如果访台,军方不会坐视不管…….让我们拭目以待。

很多人认为,佩罗西不会再敢轻举妄动,不会再去台了。

昨日A股,受消息影响,大跌,人民币也大跌。

昨天晚上10点,佩罗西到了台湾。

众人期待的,中国军方会采取行动,可直到佩罗西落地,也未见任何动静,除了演习。早前,代表官方的胡锡进曾多次说,军方即便不用炮弹打落美机,也可以用军机伴飞等等。

昨晚很多人很气氛,感觉憋屈。

……

对于这样的现实,其实我早就大概知道是个什么样的结局,并不意外。我今天想说的是,很多群里的人、身边的人,都真的以为受中国强烈警告后,美不会访台,一旦访台,也必将会发生反击。这样的人太多了,我看了几个言语很激烈的,拉黑了,没想到多的竟然拉黑不完。

……

我不太关心这些,不过,看到一些明显与现实差距深远,甚至天天大白天说是梦话的人,总是不太乐见。

中台关系,本质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中美关系的本质之争,表面上是经济领域之争,但其本质是意识形态的冲突。意识形态表面上看是“心理意识”,但它又能影响、决定经济利益。

嗯。就是这么一回事。

这个问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