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认同过“先大势,后个股”的逻辑,到前二年的“重个股轻大盘”,现在,我又觉得有必要重回“先大势,后个股”的逻辑。
我在2019年之前,认同“先大势后个股”的逻辑。我发现,在大盘不好的情况下,个股都表现不佳,投资失败率很高。但我后来发现,那些表现不佳的股,尽管随大势的下跌,都不同程度的下跌,但多数个股终究随着后来大势的扭转,创了阶段新高。如果适度分散地持有,那么,终究整体上是从容地赚钱的。
近二年,开始转为精研个股,无视大盘。实话实说,前二年,确实收益为正且跑盈各指数。其间,重仓股跌30%+我无动于衷,面不改色。但收益,我不满意,且我觉得有个难题摆在面前:何时卖呢?有一定的运气成分,那些持仓股,我都卖在了一个相对比较好的位置,可是,回头看,短期都是卖在了半山腰,长期来看,又都卖在了较高位置。嗯,对的,那些股在我卖了之后,继续大幅冲高(30%+),但现在都又跌回了原位,有些更低。所以,遗憾的是:卖在了山腰,幸运的是:幸好在赚钱的时候卖了。
我觉得长期持股,无视大盘的上述方法,运气成分太多,且波动过高,其间回撤幅度也过大,那些跌多又涨回去的,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第一个“偏差”是买点不算高,第二个“偏差”是卖点相对可以。
今年以来,持仓进一步分散了。先大盘后个股的感觉,更明显了!
A、在大盘强势的时候,持仓总是一路上涨,但当大盘弱的时候,不仅持仓品种上涨的数量非常稀少,且整体收益与大盘同向下跌。
B、个股的利好,在弱市里,经常被严重打折,利空,被无穷放大。在实际操作中,弱势中的任何小动作的“卖出”,都被事后证明是正确的,任何小动作的“买入”,都被证明是错误的。所有的“做多策略”,都变得失效!无论是低溢价还是双低,还是抢权,还是由此衍生出来的其它18般武艺;技术面更是离谱,所有突破,事后都被证明是“假突破”,所有的“金叉”,都是昙花一现;操作层面,无论是越跌越买,还是第100代人工智能进阶的网格法,都全部失效。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强势市场,无论你是什么策略和方法,都是盈利的。所以,在弱势市场里,除了做空,其次就是空仓,再次就是躺平,最“优秀”(shi'bai)的就是身怀绝技的斗争。
C、当然有例外的!但这些占比太小!至少,面对持仓普遍下跌的情况下,我是不敢重仓这些例外品种。比如,当前手上拿的雪**。近期我觉得它的走势就算是比较强的。这也是(8月中旬至今)这轮下跌中,唯一新增加的品种,逻辑,我先不说,因为很可能是个无效的逻辑,但我会关注,以后有机会再谈。
面对以上情况,我又想重大盘,轻个股了。
那么,当前大盘情况如何呢?不敢多说,大家或许都明白,这东西说起来太伤心。即便近期收中阳长阳,又如何呢?大势能轻易改变吗?
超跌,是个真实存在的现象,但超跌并不一定会反弹,反弹也不一定会反转。更严格地说,超跌往往不反弹,反弹往往不反转。在可以大概预见的未来1-2个月,我的持仓只会减少,不会增加,只会抢反弹,不会去抄底。(即便跌到2000点,我也不去抄底)在转债市场,无论是看绝对价、平均溢价率等等指标,都无法准确判断底部,当然了,有些品种已经是确定性地在N年后,肯定会有正收益,但每人风格不同,对部分人来说,逢跌就买,是可取的。我不属于这类人。
最后,简单补充说一下,什么叫“大势”。这方面网上文章很多,基础的就是30日均线和60日均线。
顺势而为,说起来简单,理解起来也简单,但做起来,有难度,难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