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觉得,性格能决定命运的。
没有一个好的性格,没有好的一个价值观、人生观,很难有好的人生。但这些价格观、人生观,以及性格,依靠后天的培养教育,可以轻易改变吗?
我认为,这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可以肯定的是:单纯依靠外力,去教育、影响一个人,使他改变一些性格、改变一些价格观,是做不到的!同一个家庭的孪生兄弟,接受同样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但二人的性格可能极度反差。假如教育、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如此多姿多彩。但我并不否认外力的作用,外力不起决定性作用。人的大脑过于复杂,这就造成万万千千种不同的性格。
如果一个人能认识到性格的不足,那么,就很容易改正,所谓,人贵在自知自明。性格难改,只是因为人很难认识到自己性格的缺陷、并愿意去改正。比如,对于一个没有追求的人来说,即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不愿意去改,我为什么要改呢?我追求些什么呢?
.........
我总感觉,在重大决策时,我是不容易犯错误的。这次孩子中考,极大可能无高中可上,这算是一个重大错误了。 一方面,这次考试的不理想,另一方面,报考的不太合理。这二方面,在中考前,是都有所考虑的,是哪些原因使这种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呢?简单地记录一下这个过程。
一、临近中招考试一个月时,孩子提出要求:不再住校,每天接送。理由是:宿舍环境差,在家可以多学习。我私下里认为,这不是很好,过于对外因、对环境提要求,说明自己主观性差,但临近中考,我当然是把这个问题往后放一放,毫不犹豫地、直截了当地答应满足了他的要求:每天开车接送。
在这里,想顺便插播一下关于中学住校的事。小升初时,我是强烈希望他能在小区划片范围上初中的,离家很近,而且我觉得初中阶段,不必要挑学校,而且我也更不建议住校。但孩子在那几天,经常说不在附近上,附近的学校他不上,理由是,他们班很多家长都给自己孩子找了离家远的、好点的学校,质疑我为什么不像其他家长那样,去给他找划片外的好学校。我多次说划片外的学校,离家远,需要住校,他说他接受住校、接受多人宿舍等生活环境,有一天,他哭着向他妈说,家门口的学校,他肯定不上!然后,就让我去找学校了!我内心是反对的,但此时,我没别的办法,孩子向我提要求,媳妇向我施压。 很快,我给他找到了一所公认的、相对不错的较好的一所住宿制学校。然后就去那里上了初中。对于上初中的这件事,其实,我是稍有反对,但如果孩子自己愿意住校,我也就理所当然地支持,而且,本身住校与走读,并没有确定性的对与错,或者说,是各有利弊吧。
二、中招报名。先是模拟报名,然后老师给个大概意见,最后是正式报名。模拟报名阶段时,孩子最为关心的是学校的住宿,明确提出“每宿舍超过6人的话,我要租房子住!”。在此之前,也说过类似的话“***的姐姐在读高中,她都是自己租房住,上高中的时候,我也要自己租房住”。
孩子在中学感觉集体宿舍不舒服,我也给他说过一些集体生活的事,但他有些话,也让我很无语,比如“班里学生太差了,我不想和他们玩,能玩的就那么几个”等等的话。我当然会劝导,要敞开心扉互相尊重,但他直接就说“我就是不想和他们玩!你说那些无非是想让我和他们共处,我不!”“要想考好成绩,就得少交朋友”。但我猜,原因是孩子有点傲,傲气,有谁能喜欢呢?我尝试纠正改善一下他的这个傲气,而且给他爷奶、姑姑等亲戚也讲了,“见他时,不要过于表扬他,他有点傲,需要改”。
因为他的这个对住宿的要求,我当然也把这一项,做为一个参考,并筛选掉了几个学校。我们模拟报了之后,我立即与老师联系,征询一下老师意见,老师给的结论是:不合理。报得有点高!容易考不上!然后,给了指导意见,同时还给了极大的优惠政策。我完全同意老师的判断,欣然接受。当天晚上,即给住校的孩子联系,将我的这个报考方案告诉他,希望他能按此方案报。但,孩子一听说是降低了报考志愿,怨气冲天而来:
当天晚上,先是电话沟通。沟通完毕后,我都快准备睡了,突然消息来了:
1 comments:
近期,教育资源被贩卖上了热搜,或许会使今天录取分数线降点,但也仍困难。只能说是一线生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