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7日星期六

来看看可转债

对可转债想了很久很久,也做了很久很久。了解的越多、经历的越多,感觉疑惑也越多,甚至有时间想放弃这个品种。放弃的原因是:在行情好的时候,转债远落后于股票收益;在行情差的时候,转债也会跌破各个所谓的铁底。抛开极端的例子,可转债确实是“上不封顶,下有保底”,但是呢,现实中的转债是“涨时不如正股,跌时毫不含糊“。

涨不如正股,这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毕竟由于溢价率的存在,少涨些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跌的时候,丝毫也不含糊。即便是偏保守的双低的120元的债,跌到100元面值之下,数不胜数。当然,这种情况一般是正股大跌引发的,但无论是何种情况引发,多数转债仍存在很大概率的大幅度下跌。有部分投资者面对这种转债的大跌,好像还很从容甚至有些”侥幸“感,看,正股都跌50%了,要是买了正股,得亏50%,我的转债只亏了20%!但是呢,作为投资者,比谁亏得更少,我觉得有些荒唐,小亏与大亏,有点类似于五十步与百步。还有人说,股票让你亏得裤衩都不剩,但转债至少会留条裤子。实际上,股票完全可以通过止损来给自己留条裤子。

正因为涨时不如正股,跌时毫不含糊,所以,我也就长时间地放弃了这类转债。我觉得这类可转债确实不如正股。原因之一是股票的选择范围更大,原因之二是股票弹性更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转债就是主动降杠杆。

转债中,有二类转债,我觉得很有参与价值,值得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参与,他们分别是:

1、回售或税前收益理想的纯债。

    a、 我对税前或是回售收益率高于8%的,都会重点观察。不要想多了,这类债仅是为了博取几个点的收益而已,公司质地极差、明显地恶化的除外。那些是是而非有朦胧不良预期的,并不影响我买入这类债。能有这么高的利率,多数都会有些问题。

    b、临期的税前亏损不大于-1%的低溢价债

以上的纯债,都很难赚到大钱!实际上,可以视为准现金管理。尽管有些临期债也曾在最后阶段大涨10%-20%,但那么高的收益是较难获取到的。

2、双低债中的低价债。

    集思上把”价格+溢价率*100“的值称为双低值,这个值低于130,通常就视为双低债。实际操作中,我把这个值低于140也视为双低了,这样的话范围更大,可以有更多的标的选择。整体上,双低债仍然是涨时不如正股,跌时毫不含糊。但是,双低中的低价债(这里的低价一般是绝对价格低,但真正的意思应该是税前高收益率),就具备涨时虽不如正股,跌也并不容易。比如,A债,价格118+溢价15=双低值 133,B债,价格103+溢价32,两者双低值接近,但我会优选B。

市场上,还有很多策略,比如三低、小规模、高波动、强赎、低溢价......这些进攻性一般都较好,但我对那些策略不太感冒。如果进攻的话,我会选择股票!持仓中,我也一直持有股票,转债部分,全是防守用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只看好这面二类转债,只做上面二类转债的前提。

最后,来看一组可转债,排名不分先后:(评级A为买入,B为可少量买入,C为观望,D为远离)

1、思创转债:价格97元,税前8%,溢价率18%,双低115元。

     这个债,完全符合上面的双低中的低价。But,正股持续亏损多年且造假,且被重罚。23年年报后,每股净资产将跌破1元,而当前股价3.5元有较大可能继续大跌。到期还有3年时间,没什么亮点了。感觉这个债到了85元以下比较有价值。当前不考虑。评级C

2、广汇转债:价格89元,今年8月回售,属于纯债,半年10%收益,年化20%,但有一点风险就是到时公司没钱,但问题不算大。公司目前市场负面消息偏多!价格常年在90元左右,因此,入场价格定在85元下方可以买进!评级A

3、帝欧转债:价格82,税前10%,溢价率80%,纯债。回售还有2年时间,赌期太长,公司为卫生洁具,房产高度相关行业。规模15亿,市值22亿。评级:C

4、博世转债:价格109元,赎回价108税前-1%,溢价率16%,双低125,双低低价债。5个月后到期摘牌。环保类公司,业绩尚可,股价较为活跃。公司已经四次下修,但税前收益为负且临期,16%的溢价率也略显有点高,108.5以内买进!评级B

5、亚药转债:价格112元,赎回价115元税前3%,溢价率22%,双低135,属于双低低价债。1年后到期。公司基本面尚可,现金较为充沛。110元下方买入较为理想。评级A-

6、中装、泰福、嘉美,这三个都属于双低型的,且价格不算很低但税后收益均为正,正股表现也活跃,盘子也可以。可以用类似网格的方法现价买入!评级A

7、塞力转债。价格102元,税前6%,可以买。税前收益6%,属于纯债,还有二年半时间。正股波动不错。近期有下修预期。现价可以买入,评级A。

8、长集转债。现价105元,税前3%,3年后到期,正股一般,有较小下修预期。评级C。

----------先写到这里吧,头都晕了。明天写一下较为详细的仓位配置。

周一上午拟建仓名单:


先建仓再说。建仓后,也就是周一盘后,写一个更详细点的操作计划,主体思路是金字塔的方式,也就是,成本线(当前很低价格了)往下的话,买得多,但卖得少一些。往上的话,越往上,120元以下,每次卖得少一些,往上一次卖得多一些,而且格子要更宽一些,因为价格120以上波动会变大。


2024年1月25日星期四

明天操作计划-抢一波反弹

 大盘以中字央企为代表,今天大涨。2天时间,上证指数竟然涨了100多点,从最低2730二天时间涨到了2900点。

周末或有进一步消息公告。这个月前期跌得太狠,以致于市场剧烈动荡,部分杠杆产品被击穿,连锁反应不断,高层开始明显加力呵护市场。

昨天下午本要买入央企ETf,但还是因为信心和经验不足,错失了一个机会。但!既然是一轮强势的反弹,各主流板块理应来一遍。目前来看,大市值的票会是第一轮。

金融+中字头+上海本地。没错!现在赛道股还没企动。原因一是前期新能源已经有所企稳,本月下跌不多。

从ETF来直观地看,今年以来,这不足一个月,多数行业都是下跌的,宽基除了300和50是微红的之外,其它都是绿的:双创、500、1000、2000都是跌的,且跌幅均在10%左右,其中科创100跌16%,创业板跌9%,其它的医药、计算机、酒、新能源等等,均是下跌10%左右。涨得较好的主要是央企8%-银行4%-基建4%-电力4%。

也就是说,目前大盘这二天虽然涨了!但主要贡献的来自沪市的央企和深市的基建,其它股票算是止跌。

资金面情绪面比较亢奋,此时,我觉得,热门主流板块更容易吸引资金,因此,决定明天重仓搏击新能源ETF(不低于当前现金的一半,明天可分批买,首次不低于10-15W,)如果高开,则稍等10点左右,如果低开,则在9.40左右入场。

预期收益4%+

手上的所有股票,如有绿盘,则果断适量加仓。留备用金5W即可。

---------------------------------------------------

1-26收盘小结:

早盘开盘即按计划操作了,主要是建仓了光伏etf,建仓价0.858元。盘中最高见0.865元。但随后回落,收盘0.846元,跌1%

下午盘口,随着创业板下跌,尤其是光伏板块的下跌,长时间负溢价-0.003,看样子很大可能是融券的对冲。然后就是一直下跌到收盘,收盘跌幅1.9%

盘后我在想一个问题:

这个基金值多少钱?现价是0.8元,0.6值吗?逻辑是什么?对于经常做可转债的我来说,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那么,买入也是想过的,就是文中所说的那样:看好板块轮动!觉得大盘有反弹迹象。但并没有发生!实际上,强势板块如果涨,个股必有涨停出现,而自己买入这个完全是猜测。既然是猜,那就是赌。

设止损2%

好的情况是:买得不多。只买了2成多的仓位,算不错。

周末如果没有什么消息,周一或许不太好看,可能会开盘即跌。

2024年1月23日星期二

也谈资本市场的估值

 先来看一封基金经理的清盘公示信:

-------------------------------

亚洲创世纪

资产管理私人有限公司

截至二零二四年一月关闭公告

尊敬的投资者,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和极大的遗憾给你写信。亚洲创世纪宏观基金在1月份的前几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下跌,跌幅为-18.8%。因此,我做出了痛苦的决定,关闭该基金,并归还您的投资。这一决定是经过与我的同事们认真思考和考虑的,是在造成进一步损失之前采取的合乎逻辑的审慎做法。下一页详细解释了提款情况、为管理基金风险和控制投资者损失而采取的行动。

我已经到了失去作为交易者的信心的阶段。最近艰难的交易一2023年10月、11月、12月以及灾难性的2024年1月已经证明我过去的经验不再有效,反而对我不利。我已经失去了我的知识,交易和心理优势。短期和长期的风险回报原则已经改变了。我们在最近日经指数和香港股市走向相反方向的剧烈波动中犯了大错。我低估了日经指数的直线上升趋势,以及在中国交易所以高于净值20%的溢价买入日经ETF,以及这种情况将持续多久。

我仍然不明白中国政策制定者的不一致性,不对抗通货紧缩,导致市场信心的持续丧失和长期熊市。我们又犯了一个大错,试图在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中找出底部。

我很震惊令人难以置信的日经指数和恒生指数之间的价差,使得中国和日本股票的估值与1991年时相同,尽管目前的经济现实如此。在未来的几天和几周内,我们将跟进你们每一个人关于从基金赎回。我们的基金管理公司CITCO将计算基金的净资产价值,我的团队将与他们紧密合作,尽早处理您的投资回报。与此同时,我们随时为您解答任何疑问或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我向所有信任我的人致以诚挚的歉意。

致以最诚挚的歉意,感谢和最深切的谢意,

蔡顺福,首席信息官

----------------------------------------------
在一个成熟健康规则透明规范的资本市场里面,有估值。
但在一个不透明、为人的市场里面,没有估值可言。所谓的估值,只能是在大盘健康向上的时候才有的东西。也就是在大盘好的时候,可以横向纵向对比谈估值、谈逻辑,但在下跌的,没有估值(估值都为0),没有逻辑(无论何逻辑,一切都会向下跌)。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先看大盘再做个股的原因。

 

2024年1月18日星期四

简评今天的这个大长腿

 今日沪指盘中最低2760点,收于全天最高点2845点,振幅3.4%,走势上,低开后弱势下跌,直至下午2时许,开始发力,其中300ETF明显放巨量拉涨,带动各大指数快速暴力反弹。K线图上留下长下影,可以肯定的是,长下影结束了单边快速下跌的走势。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时间关系,简单说一下看法:

1、这里不会反弹。最大可能是走L型。2900点压力巨大,难以逾越。

2、年前会在2800-2900之间运行,年后,如有春季行情,或是外围助攻,大盘会向上反弹至3000点附近见全年的顶!

3、2760不是今年的底。今年底会低于2500点,顺便提一下:二季度特别是4月中旬后,就应该减仓了!可以关注一些确定性的品种。

4、做多时间,可能是在春节后的一个季度时间。

5、今年要控制股票数量!要多用数学,多用量化,多用技巧。因为,今年的行情整体是悲观的,一是经济悲观,二是对政策悲观,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不会有什么起色!这一点,以后要特别重视!我盲猜,今年可能会有很多人输得很惨!换句话来说,今年资本市场比去年要糟糕。

2024年1月14日星期日

通缩来了?比通货膨胀更可怕

去年的CPI和PPI数据都显示国内陷入了通缩困境,两个数据同比去年都是负的。这已经说明国内通缩了。国内有经济学家归纳出通货紧缩现象有“两个特征,一个伴随”,. 即一是货币供应量下降,二是物价持续下跌。一个伴随是指:它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

物价便宜了,这是每个人都能深深感受到的。吃穿住行,都便宜了。同时,工业商业都也明显萧条了,经济不景气。但有一点,货币供应量实际上并没有下降,反而是上升的,只是,现在增发的货币,都存到了银行,没人愿意拿来消费,包括我在内。银行给了3.3%年化的钱,我觉得实在是太便宜了,但我不会拿它来消费,也不会拿他来实体投资。做为备用金或是短期投机资本罢了。

经济通缩,有点类似于股市中的熊市。股市也是这样,人们普遍没有信心,就会见涨就卖,或是迟迟不愿意买进,因为,价格总是一天比一天低。陷入了恶性循环一样。

与通货膨胀相反的,就是通货紧缩。顾名思义,当较少的货币追逐过多的产品,那就是紧缩,再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消费需求不足,且连年衰退的现象。

如果说恶性通膨就像发生重大车祸,不死也重伤;停滞性通膨就像突如其来的大病,需要安心休养;那通货紧缩就像是得了癌症,长期化疗受尽折磨。当一个国家陷入通货紧缩是很危险的事,由于消费衰退,导致生产衰退,不仅经济无法成长,最后也使得物价和薪资停滞不振[5],甚至部分物价,例如房租、运输等价格会下降。

会导致消费衰退的原因很多,例如过高的利率,大家都把钱拿去存银行;总体经济前景不佳,不愿消费;疫情前期也因为消费衰退,全球垄罩在通缩阴影。不仅如此,过多的生产也会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使物价出现下跌趋势,但通常生产过高的影响,只侷限于个别商品,例如中国曾疯狂大量生产LED破坏市场供给,总体经济不会因为个别产品生产过多而导致整体通货紧缩。

日本在90年代经济泡沫后,进入了“失落的10年”,这段期间通货紧缩问题相当严重,不仅日币大幅贬值,各类资产也大幅跌价,失业率平均高达 4%以上,陷入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日本政府选择用货币宽鬆政策,将利率一直压低至0以下,到了2006年经济成长率才稍微有起色,暂时避免紧缩,但好景不常,2008年雷曼金融风暴席捲全球,再加上2020年的武汉肺炎疫情,日本政府持续0利率甚至负利率的货币政策至今,通货紧缩的阴影仍未解除。

其实台湾在2010年至2017年也曾经差点进入通货紧缩的状态,当时台湾基准利率如同日本一样贴近0%,看似放了很多货币出来,但经济成长却相当有限,通货膨胀率也不到1%,随时都有可能步入日本后尘。这箇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当时与中国太过紧密的连结,导致资金、产业、人才外移是很大的主因。

美国终于把通货膨胀差不多控制住了,居民消费价格的增长今年已大幅放缓。中国却在经历相反的问题:居民和企业都不消费,将经济推向一种名为通货紧缩的恶性情况边缘。在中国这样债务很高的国家, 通货紧缩是个尤其严重的问题。与国民经济产出相比,中国目前的总体债务高于美国。

“中国经济的确正在面临通货紧缩的幽灵,这让政府采取措施刺激经济的紧迫性越来越高,也许更重要的是采取恢复家庭和企业信心的措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说,他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中国部主管。

持续的通货紧缩前景只会让中国经济已有的困难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正在迫使美国和德国等其他主要经济伙伴寻找替代中国的办法,后者一直是这些国家的主要制成品来源。

中国今年夏季的出口急剧下滑,表明国内外买家对中国商品的胃口减弱,这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挑战,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说道。出口下降“受到发达国家需求放缓以及让供应链离开中国的多元化努力的双重推动”,她说。

中国曾在2009年初避免一次大范围的通货紧缩,当时的全球金融危机曾导致物价下降。中国在2012年再次躲过了通货紧缩,当时也出现了国内外需求疲软的情况。但拯救经济在那些年头比较容易。房地产价格已在过去十年飙升,原因是中国央行为保持经济强劲增长、防止人民币升值损害中国工厂的出口竞争力而投放了大量货币。

中国官员在上周要求地方和省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消费者花钱。但中央政府一直不愿在鼓励更多消费上花钱。

但中国的经济困难是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中国的经济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就一直不平衡,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同时压低劳动者的工资,限制中国家庭的投资选择,使他们除了把钱投在盖新房和建工厂上几乎别无选择。

现在,中国面临着住房和工厂预计会长期过剩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的出生率大幅下降,年轻人失业率飙升。因此,许多人买不起或不需要新房——以及安置新家所需的电器和其他配套设备。

2024年1月1日星期一

新年观点(1):留意大小盘股及行业热点切换

过去的一年,大盘股远远弱于小盘股,主流赛道股票跌得很猛,如新能源行业。行业ETF跌幅高达35%,个股跌得更是惨不忍睹,看了这些之后,我稍有体会那些拿了这些白马赛道股的人。


不仅是跌,而且是一路不回头,不仅是跌,而且是大跌。行业etf跌了35%。
再看估值,权重光伏很多都跌到了pe10倍以下,pb也只有1.5不足,从所谓的价值投资方面来说,已经具备了价值,但对于公司估值,我以前有个印象,那就是:不可琢磨。看起来再便宜,也并不影响继续下跌,因为,没人知道未来行业是变好还是变差,财报只是静态的,即便是有一定预期,那也只是短期预期。股价涨跌,关键是由资金决定的。所以,尽管看到如此便宜,我仍不敢轻易下手。
但,这并不代表忽略股市的涨跌本质:涨多了就跌,跌多了就涨。所以,今天简单地说行业中的二个股票:
一、tcl中环。业绩在2023年持续好转,预计年报不差。当前pe9倍,股价15元,净资产10元。2024年要发行130亿可转债。
二、能辉科技。业绩为正,但很差,光伏集成工程类公司,弹性较大。发有可转债,现价115元,溢价率35%,有一定的价值,适合看好板块时的防守型品种。但目前,对这类转债没什么好感,与其买这类转债,不如直接少买些正股,买这类转债就相当于缩杠杆。
-------------------
刚才看到了个股票,万凯新材。现价14元,8月份转债通过交易所审核,近期有可能拿到证监会批文。转债27亿,百元含权37元,极高。200股即不足3000元就可以配10张债。更关键的是:今年业绩虽比去年下滑,但pe无论动态还是静态,都只有10倍,净资产11.5元。生产pet玻璃瓶材料,高度相关医疗行业尤其是疫苗行业,这造成业绩下滑,但业绩确实不错,出口占比30%,海外主要是东南亚非洲等市场(发达国家反倾销),国内占70%。这个可以做为2024年的标的列入重点关注。

----2024-01-09

万凯新材,去年上市发行价35元,现价14元,已经严重破发,根据证监会最新文件,破发的再融资会受到严格限制。所以,估计这个发债的事,虽然没公告但事实上算是取消了。只能算是低估值的股票,但没有事件驱动,暂时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