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星期三

*st红相的分析

*st股,天然就具有退市风险。这里面,因非标而戴帽的,风险最大,其次是财务类指标。其中,财务类指标,主要关卡在二点,一是扣非营收不过亿,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好处理,其实,随着监管的越来越严,这个并不是很简单;二是净资产为负,这个虽然可以通过乾坤大挪移来挽救,但有时候并不一定能得到批准。而年报非标,虽然有时候上市公司通过剥离问题资产,可以解决非标问题,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非标问题就能解决。为什么呢?因为窗口指导。


我认为,有很多年报标准无保留的,如果硬是去查的话,给个非标,并不是什么难事,特别是那些曾经资产收购、卖出或是官司缠身的上市公司。


当前的明文政策是“应退尽退”。这可不是媒体的口号,而是来自管理层直接提出来的。应*尽*,这个词,是在近3年我才听说的,而且这三年来,这个词,频繁使用,频繁在官方文件中使用。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能*都*。比如:应接尽接,执行起来就是:能够接种的,都要无条件接种,应查尽查,就是能够查的,都要查,应吃尽吃,就是有嘴巴的,都必须吃,即便你已经刚吃过已经快撑死了,那么,应退尽退,理解起来就是:能够退的,都要退。


基于以上对应退尽退的理解,即便已经符合摘帽标准的公司,如果能让他适合退市标准,那么,就让他退掉。显然,对于很多*st公司来说,让他退市,是比较简单的。具体来说,对于面值接近1元的公司,窗口会严查各类买入资金(又称为游资、什么异常交易啊、影响价格啊),使他们望而生畏,从而实现面值退;对于净资产为负的,年报前资产赠送啊、债务豁免啊,能不批就不批,这就又实现了财务退;对于年报非标的,这更好办,再来个非标不就行了?什么?事务所硬要出个基于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标准无保留意见”?好吧,除非你坚信我查不出问题就行。


最近,关注了二只*st股。


一只是科创板的做红外设备的,这个摘帽概率70%,退市概率接近0%。他的问题相对简单,上个年报营收不足1亿,公告23年预计1.6亿+,且事务所也发表了暂无重大分歧的意见。按往年来说,这个摘帽概率应该是接近100%,但现在我觉得也只有70%,为什么?因为公司连年亏损,可能会强调“持续经营”的问题,从而继续给个st风险警示,也是有一定可能的。也正是由于其退市风险基本已经解除,所以,市场给他的定价一直以来,都不算低,即便将来摘帽,未来上涨空间也并不会太大,但毕竟在摘帽前,仍存在认知差,所以,一旦摘帽,“必然”仍会涨一些。


另一只是创业板*st股。这公司原本是主营电力计量表的,现存有5亿可转债。这公司的故事,基本可以拍部电影了,虽谈不上精彩,但故事篇幅足够长。简单来说,主要是:连续多年多次财务造假+无法表示意见+立案调查+调查结论是不触及退市标准。如果查看公司公告,一年来,几十个公告,全是“问询函”“关注函”“延期回复函”“延期回复函”“延期回复函”“延期回复函”“延期回复函”“延期回复函”“延期回复函”。下个月底就要出年报了。按常理来说,经过一年的立案调查,最具权威的结论已出,年报不会再给个非标意见了,毕竟所有财务数据已经被查了个底朝天。但是,如果按“应退尽退”的标准来看,公司有没有可能被非标呢?公司在前期出售了部分“问题资产”,但未收到全款,余款“可收回性及保障措施”存疑;公司有业绩补偿款未收到,能否收到也存疑。但是,这二个疑问,都是好解决的,最差最差的做法就是大不了直接计提坏帐,而且这二个问题,顶多也是个“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所以,我能想到的非标,实在是没有了,但是专业的会计师如果执行“应退尽退”,应该有得是办法。


再来说一下这家公司如果退市,有哪些重大影响。一是大股东市值3亿股权将灰飞烟灭,二是5亿可转债要回售。


综合来看,退市可能性极小。而且现在转债到期税前收益达5%,2年后到期。这2年内,还可以回售,但回售的话,按现价会损失5%。如果不退市,则该股至少上涨40%,这是认知差预期差。综合来看,我觉得值博。

Ditulis Oleh : alipada // 三月 13, 2024
Kategori:

0 comments: